故事一 爸爸說,“學生這麽搞,政府不這樣還能怎麽辦。”

L第一次聽說六四是在初中,十四五歲的時候。一天補習班的物理老師在課程的最後剩余的閑聊時間裏,說起了八九學潮。

“當時全班大概十五人,老師講完該講的內容以後,到下課前有一點跟我們閑聊的時間,那時候感覺他就是想說一些我們絕對不知道的事情以顯示自己厲害。”

補習班的小教室裏,風趣的物理老師坐在講桌前的椅子上,用“保證你們不知道”“聽了以後不要出去跟別人說”等語句吊起學生們的胃口,仿佛炫耀一般向學生們發問:“八九學潮你們有聽過嗎?”學生紛紛表示不知道,物理老師便簡單講述了起來。

“但他也沒說詳細,只講了一些博人眼球的。比如有人抗議,然後政府殺了好多人,大家很震驚,但都在認真聽。當時不知道這些事情的意義是什麽,就感覺就是一件自己不知道的,挺厲害的事實。”

問及L當時感到震驚的理由,L表示:“首先殺人事件就讓人很震驚。還有可能當時學了一些歷史,比如歷史上1919年的五四運動就是學生運動,都是由學生發起的,所以對抗議示威這一類話題印象比較深刻。”

L的物理老師並沒有表達任何對黨的看法,“炫耀”完便下了課。L說這是物理老師講過的唯一一次與政治有關的東西,也是他唯一一次講故事,但L認為老師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政治立場或意圖。L重覆道,“他只是想炫耀自己知道但我們絕對不知道的事情,沒有那種想讓一部分人’覺醒’的意圖。”

回到家後,L向媽媽問起知不知道八九學潮。媽媽平淡地說知道,事件當時L的家鄉並不像其他城市一樣也有人聚集響應,六四事件的消息傳到L的家鄉時已經是幾個月以後了。L的媽媽在了解事實後也感到震驚,但並未往政治方面聯想,“她只是覺得殺了很多人,是一個很大的事件。”L再次提到殺人本身給人帶來的震驚。

L的爸爸像許多家長一樣喜歡在茶余飯後聊國際形勢,對各種話題都能說上幾句。上大學後的L,一天想起自己還不知道爸爸對六四是什麽看法,便在一次晚飯後主動與父親聊起了六四。L爸爸很自然地說起來:“學生這麽做,政府不這樣還能怎麽辦。”在他看來,鄧小平參與過大大小小政治行動,學生提的訴求與威脅並不構成談判的條件,“學生那邊也沒有給台階下”,L一邊回想著爸爸的話,一邊說,“他覺得沒有辦法。”

當問起自己與六四的關系時,L認為六四事件以及抗議的人都跟自己沒什麽關系,和父母聊過後也再沒有與周圍人聊起過。L認為自己周圍的人對六四也並不抱什麽特殊感情,六四僅作為一個事實存在於人們的記憶裏,在聊到相關話題時作為一個例子出現。

“想要表達某些觀點的時候會提到這個事情,比如‘中國加入WTO之前遭到西方的抵制可能是因為六四’這樣,作為一個旁征博引的例子,或是當作一個參考用的事實,作為如何看待共產黨的依據之一。”

除了從父母那裏聽到的觀點以外,L還會通過網絡了解關於六四的事實。L在高中時學會了翻墻,會在維基百科裏隨便點詞條內的超鏈接跳轉,通過一個六四的詞條了解其他的相關內容。例如關於六四的背景、影響、以及其他的民主運動等。

對六四並不抱太多感情的L,也在2022年底的白紙運動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。當問到為什麽參與白紙運動時,L表示是為了了解同輩人在政治上的活動,“和看同輩的音樂會是差不多的。”L形象地補充。

當被問及對六四的看法時,L站在比較宏觀的角度分析,“那時候時代變化的風向很大,不知道未來向哪裏走,不像現在未來十年都望得到頭。所以我猜是這種迷茫裏會發生的事情,共產黨這樣做也是向世界展示了他的立場。不過過早地向世界揭開了共產黨的面紗,要不然我覺得中國加入WTO會早一點。”

對於廣場上的事件,L表示無奈,認為政府的行為有錯,但也想不到其他結果,“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。天安們廣場都上去了,學生們也不會把自己的立場放得很軟弱。要我說,可能是當時的呼聲太過強硬,哪怕有更中肯的建議,廣場上的其他學生肯定也是不會接受的。並不是偏袒共產黨的意思。”

以采訪為契機,L看了BBC在六四三十周年時的報道,同時出現了兩個疑問:”當時的青年就那麽熱血嗎?“”為什麽絕食和抗議會成為威脅的方式?“

對於中共多年對六四的信息封鎖,L表示,“所有人都知道但所有人都不能說,這在中國太多了。”最後L陳述了自己的意見,“把消息封鎖對共產黨來說是不利於修覆和進步的,也許未來還會發生同樣的事。”

Add a Comment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