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一 爸爸说,“学生这么搞,政府不这样还能怎么办。”

C第一次听说六四是在初中,十四五岁的时候。一天补习班的物理老师在课程的最后剩余的闲聊时间里,说起了八九学潮。

“当时全班大概十五人,老师讲完该讲的内容以后,到下课前有一点跟我们闲聊的时间,那时候感觉他就是想说一些我们绝对不知道的事情以显示自己厉害。”

补习班的小教室里,风趣的物理老师坐在讲桌前的椅子上,用“保证你们不知道”“听了以后不要出去跟别人说”等语句吊起学生们的胃口,仿佛炫耀一般向学生们发问:“八九学潮你们有听过吗?”学生纷纷表示不知道,物理老师便简单讲述了起来。

“但他也没说详细,只讲了一些博人眼球的。比如有人抗议,然后政府杀了好多人,大家很震惊,但都在认真听。当时不知道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,就感觉就是一件自己不知道的,挺厉害的事实。”

问及C当时感到震惊的理由,C表示:“首先杀人事件就让人很震惊。还有可能当时学了一些历史,比如历史上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学生运动,都是由学生发起的,所以对抗议示威这一类话题印象比较深刻。”

C的物理老师并没有表达任何对党的看法,“炫耀”完便下了课。C说这是物理老师讲过的唯一一次与政治有关的东西,也是他唯一一次讲故事,但C认为老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政治立场或意图。C重复道,“他只是想炫耀自己知道但我们绝对不知道的事情,没有那种想让一部分人’觉醒’的意图。”

回到家后,C向妈妈问起知不知道八九学潮。妈妈平淡地说知道,事件当时C的家乡并不像其他城市一样也有人聚集响应,六四事件的消息传到C的家乡时已经是几个月以后了。C的妈妈在了解事实后也感到震惊,但并未往政治方面联想,“她只是觉得杀了很多人,是一个很大的事件。”C再次提到杀人本身给人带来的震惊。

C的爸爸像许多家长一样喜欢在茶余饭后聊国际形势,对各种话题都能说上几句。上大学后的C,一天想起自己还不知道爸爸对六四是什么看法,便在一次晚饭后主动与父亲聊起了六四。C爸爸很自然地说起来:“学生这么做,政府不这样还能怎么办。”在他看来,邓小平参与过大大小小政治行动,学生提的诉求与威胁并不构成谈判的条件,“学生那边也没有给台阶下”,C一边回想着爸爸的话,一边说,“他觉得没有办法。”

当问起自己与六四的关系时,C认为六四事件以及抗议的人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,和父母聊过后也再没有与周围人聊起过。C认为自己周围的人对六四也并不抱什么特殊感情,六四仅作为一个事实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,在聊到相关话题时作为一个例子出现。

“想要表达某些观点的时候会提到这个事情,比如‘中国加入WTO之前遭到西方的抵制可能是因为六四’这样,作为一个旁征博引的例子,或是当作一个参考用的事实,作为如何看待共产党的依据之一。”

除了从父母那里听到的观点以外,C还会通过网络了解关于六四的事实。C在高中时学会了翻墙,会在维基百科里随便点词条内的超链接跳转,通过一个六四的词条了解其他的相关内容。例如关于六四的背景、影响、以及其他的民主运动等。

对六四并不抱太多感情的C,也在2022年底的白纸运动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当问到为什么参与白纸运动时,C表示是为了了解同辈人在政治上的活动,“和看同辈的音乐会是差不多的。”C形象地补充。

当被问及对六四的看法时,C站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,“那时候时代变化的风向很大,不知道未来向哪里走,不像现在未来十年都望得到头。所以我猜是这种迷茫里会发生的事情,共产党这样做也是向世界展示了他的立场。不过过早地向世界揭开了共产党的面纱,要不然我觉得中国加入WTO会早一点。”

对于广场上的事件,C表示无奈,认为政府的行为有错,但也想不到其他结果,“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。天安们广场都上去了,学生们也不会把自己的立场放得很软弱。要我说,可能是当时的呼声太过强硬,哪怕有更中肯的建议,广场上的其他学生肯定也是不会接受的。并不是偏袒共产党的意思。”

以采访为契机,C看了BBC在六四三十周年时的报道,同时出现了两个疑问:”当时的青年就那么热血吗?“”为什么绝食和抗议会成为威胁的方式?“

对于中共多年对六四的信息封锁,C表示,“所有人都知道但所有人都不能说,这在中国太多了。”最后C陈述了自己的意见,“把消息封锁对共产党来说是不利于修复和进步的,也许未来还会发生同样的事。”

Add a Comment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